為何蛋白質飲品成為健身族的新寵?
蛋白質飲品在健身圈不再只是流行語,而是真正改變日常表現的「秘密武器」。有位重訓愛好者阿豪分享:持續兩個月在訓練後補充一杯蛋白質飲品,力量與恢復速度顯著提升,體脂也微幅下降,這種小改變讓他更有動力堅持訓練。數據面上,多項市場分析顯示該類產品近五年複合年增長率呈正向(約8–12%區間),而植物性配方的接受度逐年上升,成為重要趨勢。
選擇合適的蛋白質飲品:數據支持的實用建議
市售常見類型包含乳清、酪蛋白與植物性(如大豆、豌豆)等。一般建議每份含蛋白量為20–30克最實用;若標籤寫明BCAA或必需胺基酸含量,可優先考慮吸收效率較高的配方。挑選時注意糖量(建議少於5克/份)、人工添加物與來源透明度。對減脂者建議低糖高蛋白配方;增肌者則選含較高蛋白與足量熱量的配方;純素者選擇經過氨基酸互補的植物配方。
蛋白質飲品的正確飲用策略與誤區破解
常見錯誤之一是把蛋白質飲品當作唯一餐食來源;一位跑者曾因過度依賴飲品忽略整日蛋白分配,結果恢復不佳。研究建議:運動後30分鐘到一小時內補充一份(20–30克)最能促進肌肉蛋白合成;日總攝取量應依體重與活動量調整(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1.2–2.0克蛋白/日)。實用小技巧:分次攝取、搭配碳水可加速恢復;閱讀標籤時先看蛋白含量再看配料表,避免營養浪費,讓投入的每一口都更有效益。

